《紓解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時間:2021-11-16 嘉賓:省政府辦公廳二級巡視員林竹青;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建華;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段銀弟;湖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學生;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紅兵。 內容: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著力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去年以來,根據全球疫情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省委、省政府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日前出臺了《紓解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若干措施》。根據社會的廣泛關注,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措施》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以下為文字實錄: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省政府辦公廳二級巡視員林竹青: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建華: 謝謝您的提問。中小微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經濟增長、吸納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地方中小微企業多、中小微企業強,這個地方經濟就強,老百姓就富,金融就活。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既是金融機構生存展業的需要,也是金融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直面中小微企業的急需急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金融部門也在積極行動,人民銀行在疫情后先后推出3千億、5千億、1萬億再貸款政策,并創設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為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延期還本付息支持。今年,又新增3千億支小再貸款額度,延續實施兩項直達工具,開展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經過多方努力,各項金融惠企政策在湖北得到較好落實。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2.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8個百分點,9月份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15%,較年初下降45個BP。 為進一步加大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省政府出臺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24條措施,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我分行將按照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堅持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抓好落實。 對“點”上反映融資困難的具體企業,主動作為,改進服務,企業、金融機構、主管部門、金融管理部門多方會商,通過開展信用培植,弄清原因,有針對性地予以幫扶支持。 對“線”上重點行業,比如科技、農業、商務、文旅、住建等,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制定相關金融支持政策,推動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有效對接,形成合力。今年,我分行聯合省文旅廳先后出臺三個專項政策文件,組織開展多場銀企對接會,共支持1.1萬戶文旅企業獲貸412億元。同時,按照全省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要求,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經信廳等部門,實施重點產業鏈金融鏈長制,一鏈一策,為鏈上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對“面”上各類市場主體,通過開展首貸拓展專項行動、常態化銀企對接、運用“楚天貸款碼”“鄂融通”“漢融通”等服務平臺、推廣“信易貸”“銀稅互動”“政采貸”等信貸產品,做好融資服務,擴大融資覆蓋面。今年前9個月,通過首貸專項行動等銀企對接,新增普惠小微首貸戶數8.7萬戶,同比多增1.3萬戶。 在做好上述三個維度工作的基礎上,我分行將針對所有有信貸需求的企業,分類制定清單,形成并定期發布“授信企業”“培植企業”和“關注企業”三張清單。對授信清單企業,推動金融機構及時貸、足額貸,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對培植清單企業,發揮“多家抬”的作用,多方努力,助其達到授信條件,早日實現信貸融資;對不講誠信、政策限制和禁止的行業企業,納入第三張清單。同時,根據企業存在的問題,不搞一刀切,助其實現轉化,力爭盡快進入培植企業名單,最終獲得貸款支持。通過研究具體情況,分類施策,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謝謝!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段銀弟: 中小微企業普遍輕資產、少資產,缺少信用和有效抵押物,部分企業需要融資擔保機構增信,才能夠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因此融資擔保機構對于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具有重要作用。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自2019年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動融資擔保機構“減量增質”;大力推廣新型政銀擔合作,加快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融資擔保行業總體保持平穩健康運行態勢。呈現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總量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20年末,全省融資擔保在保余額1971.8億元,比2019年增長36.3%,業務規模居全國第6位。截至今年10月末,在保余額18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億元,同比增長5%。二是聚焦支農支小主業。截至10月末,全省支農支小在保戶數18.6萬戶,比去年增加7.7萬戶,同比增長70.6%;在保余額1090.7億元,比去年增加209.3億元,同比增長23.7%。今年1至10月,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累計為小微、“三農”客戶減免擔保費3.6億元。三是產品創新亮點紛呈。省再擔保集團推出“再擔園區貸”、“再擔科創貸”等22個產品。省農信擔開發“楚農貸”、“新農直通貸”等16個產品,重點支持十大農業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發展。省中小微擔保推出3分鐘申貸、1秒鐘放款、0人工介入的“310”模式,有效增強了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性。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紓解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若干措施》,做到四個“強化”、一個“優化”: 一是強化新型政銀擔合作。積極推廣“再擔園區貸”“科創貸”“新農直通貸”等產品和批量擔保業務模式,聚焦小微企業、“三農”、雙創、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四類主體,助力科技強省、鄉村振興戰略。力爭全年新型政銀擔在保余額突破300億元。 二是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支持本級無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市縣依法合規新設機構,會同省財政廳盡快出臺資本金補充、代償補償、業務獎補和保費補貼“四補”機制文件,督促和指導各地加大支持力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是強化業務監管。壓實各市縣屬地監管職責,認真開展現場檢查、“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強化非現場監管;推動機構加強內控合規建設,提升擔保能力。 四是強化金融科技支撐。大力推廣全省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應用,引導融資擔保機構、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其中,運用大數據手段,提升線上獲客、風險防控等能力,真正打通中小微企業與合作銀行“最后一公里”。 五是優化發展環境。堅持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考核導向,落實盡職免責辦法,引導各級融資擔保機構堅持準公共定位,聚焦支農支小,確保新增單戶1000萬元及以下涉小涉農融資擔保金額占比不低于80%。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在擔保不良資產處置、呆賬核銷、防范和化解風險等方面形成合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湖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學生: 湖北銀保監局堅持從四個方面實施差異化監管,引導銀行機構認真落實省政府決策部署,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圍繞信貸投放提出差異化指標要求。堅持“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原則,在總量上督導銀行單列信貸計劃,確保實現“兩增”目標,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速高于各項貸款比年初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戶數高于年初水平;在結構上,引導銀行機構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中首貸、續貸、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所占比重。比如,針對“首貸難”的問題,今年專門設置了“首貸戶[首貸戶,指從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次獲得貸款的客戶。銀行向客戶首次發放貸款前,通過人行征信系統查詢,該客戶沒有從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貸款的征信記錄。]”指標,要求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數量高于2020年。 二是圍繞服務質效進行差異化政策指導。我局今年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先后制定了10多項監管政策,很多內容已納入省政府出臺的24條措施之中。比如,針對融資慢、環節多、材料繁等問題,我局出臺了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效率“十條措施”,引導銀行機構實現信貸環節、申報材料、辦理時間“三減少”。最近又印發了《關于認真落實“不斷貸、不抽貸、不壓貸”政策要求的通知》,堅決整治盲目“斷貸、抽貸、壓貸”等“頑瘴痼疾”。下一步,還將以省政府發布的24條措施落實情況為重點,按年度對銀行開展監管評價。 三是圍繞體制機制實施差異化制度安排。為引導銀行機構不懼貸、不惜貸,敢貸、愿貸,我局采取了兩項差異化監管措施:一方面,適度提高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允許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指導銀行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授信盡職免責與不良貸款容忍度有機結合,在不良貸款容忍度內,未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的,可以減輕或免予追責,讓信貸人員嘗到甜頭有盼頭,切實保護基層積極性。目前,我省主要商業銀行全部制定了授信盡職免責機制。例如,全省農商行今年已對65人次的小微企業風險貸款進行了免責。 四是圍繞落實效果開展差異化考核評價。我局堅持對轄內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情況開展持續監測、按季通報、年度考核,根據政策落實情況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落實較好的銀行加強正向激勵,如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提高監管評級等;對落后銀行,視情況采取“一單兩談三書”措施,即建立問題清單,開展監管約談、審慎會談,下發風險提示書、督辦通知書和通報文件,以及增加現場檢查頻次、降低監管評級等措施,確保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通過上述監管政策的持續推動,今年以來,我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保持了“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的良好態勢,貸款余額和戶數連續多年實現“兩增”目標,貸款利率“中部六省”最低。一系列的貸款增長指標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紅兵: 近年來,為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省財政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符合條件的創業個人,可申請最高額度不超過20萬元、最長期限不超過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申請最高額度不超過300萬元、最長期限不超過2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利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1.5個百分點以下部分,由借款人和借款企業承擔,其余部分財政給予貼息。同時,對各地當年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按貸款額度的1%給予獎補,支持各地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 普惠小微首貸獎補政策。對金融機構當年新發放的普惠小微首次貸款,省級財政按貸款額度的0.5‰給予獎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首貸支持力度。 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普惠小微首貸獎補等資金實行據實結算,不設上限。 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獎補政策。支持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做實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同時統籌中央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督促各地落實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持續補償、代償補償、降費補助和業務獎補等“四補”機制。同時,省級建立再擔保風險補償和農擔風險補償、保費補貼機制,增強銀行、擔保機構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 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政策(即:“政采貸”)。省財政廳依托省級政府采購管理系統建立省級“政采貸”平臺,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中小微企業,在獲得政府采購中標(成交)通知書后,即可向開展“政采貸”業務的金融機構申請融資。 下一步,省財政將進一步加力增效,促進政策落實。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將采取政策解讀、新聞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經驗等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傳,提高政策知曉度。二是加強部門協同。將加強與其他部門、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的協調,促進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聯動,放大政策效果,推動政策在不同行業領域和不同地區落地生根。三是加強督辦指導。將采取會議、培訓、通報等方式,加大對各地的政策業務指導和督辦力度,提高政策落實效率。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公眾號